千万别让孩子这么用力擤鼻涕了,可能会丧失听力!
千万别让孩子这么用力的擤鼻涕了啊,搞不好会让鼻涕和空气上流,严重的可能会丧失听力。具体有哪些危害呢?
第一就是导致中耳炎。鼻腔和中耳之间有一个小管叫做咽鼓管,是将两个腔室连接的。如果擤鼻涕时捏住鼻子导致鼻腔中压力过高,鼻内的细菌和病毒就会通过咽鼓管涌入中耳腔,可能会引起中耳炎。如果压力太大还可能直接震破鼓膜导致耳膜穿孔。所以擤完鼻涕出现耳朵疼、耳朵闷都建议及时去看医生。
第二就是引起急性的鼻窦炎。如果擤鼻时导致鼻腔内的压力过大,还会使鼻窦内的分泌物涌入到上颌窦,从而导致急性鼻窦炎。
第三就是引起眼眶气肿。鼻腔内的空气在积聚的情况下可能会积于眼眶周围的软组织,从而造成眼睛肿胀。眼眶内积聚空气也会使眼压升高,长期如此可能会引起各种视力并发症,甚至可能造成神经损伤。
那正确的擤鼻方式该怎么做呢?用手指按压住一侧鼻腔稍用力向外呼气,对着另一侧的鼻孔将鼻涕擤去。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擤完鼻涕要洗手。擤鼻时可以采取上身前倾的姿势,这样有利于将上呼吸道内的积存分泌物排出体外。
- 孩子咳嗽不止,可能是积食了!这个方法试试看
- 儿童鼻炎的五大不典型症状,家长需警惕!
- 文章链接 : http://www.congkang.com/detail/ck230782.htm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大家都在看
-
千万别让孩子这么用力擤鼻涕了,可能会丧失听力!
千万别让孩子用力擤鼻涕,以免鼻涕和空气上流,可能引起中耳炎、耳膜穿孔、急性鼻窦炎或眼眶气肿等严重问题。正确方法是按压一侧鼻腔稍用力呼气擤去鼻涕,再换另一侧,擤完后洗手。
2025-09-13 22:00:02
-
孩子咳嗽不止,可能是积食了!这个方法试试看
如果你家孩子没有感冒发烧也没有接触到过敏原,但咳嗽不止,尤其是晚上咳得厉害,还伴有大便干燥、消化不良、口气重、腹胀、食欲差等症状,那大概率是积食了。中医认为小儿积食湿气生痰,热气熏蒸肺经上出痰涌频频咳嗽;西医认为长时间积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易侵入呼吸系统引发炎症。解决脾胃问题是关键。
2025-09-13 22:00:02
-
儿童鼻炎的五大不典型症状,家长需警惕!
据统计,我国约有3亿人不同程度患有鼻炎,相当于每4人中就有1人。儿童鼻炎症状不典型,如睡觉不老实、黑眼圈、频繁清嗓子、打呼噜及假感冒等。若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警惕是否为鼻炎所致,并及时就医治疗。
2025-09-13 22:00:02
-
孩子积食是吃多了还是吃少了?中医西医教你辨别!
孩子积食分为吃多和吃少两种。脾胃夹滞的孩子吃一点就不想吃,面黄消瘦;胃口好的孩子吃多导致腹胀、便秘或舌苔厚黄腻。积食时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增加运动。反复积食需就医检查。
2025-09-13 22:00:02
-
孩子几点睡觉不影响长高?生长激素分泌规律揭秘
孩子睡眠总时间达标不影响长高,生长激素分泌高峰通常在入睡后两小时,晚上9点到12点是群体高峰。但孩子脑垂体无计时功能,不必严格规定入睡时间。若孩子每天入睡时间相对固定(正负不超过半小时至一小时),已足够好。
2025-09-13 22:00:02
-
儿童常用药:发烧、咳嗽、腹泻等8种症状对应药物推荐
孩子出现不同症状时可对应用药:发烧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咳嗽咳痰用安修特罗或安修素口服液;流鼻涕鼻塞用生理盐水洗鼻;腹泻用蒙脱石散;便秘用益生菌、鱼骨汤或开塞露;过敏用西地滴晴或氯喹他定;皮肤感染用碘伏、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湿疹瘙痒用炉甘石;眼睛红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抗生素需医生指导使用。
2025-09-13 21:59:33
-
麻风疫苗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接种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麻风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烧、皮疹或腮腺肿胀,但这些是正常反应。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无特效药,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接种后注意多喝水,避免脱水,高烧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少量红色斑丘疹和轻微腮腺炎通常会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2025-09-13 21:59:03
-
宝宝缺铁吃什么补充最快?猪肝去腥有妙招!
宝宝缺铁可以吃猪肝补充。将市场买回的猪肝切成片,在小苏打水中浸泡15-20分钟揉搓,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并二次浸泡10分钟,去除胆汁味。这样处理后可保留铁和蛋白质等营养,一周喂一两次即可。
2025-09-13 21:59:03
-
儿科医生最不希望家长给3岁以内宝宝添加的辅食
家长在给3岁以内宝宝添加辅食时,应避免骨头汤、高糖果汁和咸味食物。骨头汤含嘌呤和脂肪,不利于补钙;果汁破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含糖量高;白粥营养价值单一,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一岁前辅食应纯天然低盐。
2025-09-13 21:00:06
-
孩子总生病?这4个习惯是关键,家长要注意!
孩子总生病可能与挑食、饮食不规律、经常晚睡、运动少和频繁用药有关。这些习惯影响营养吸收、生长发育和免疫力,导致体质变差。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早睡早起、多运动,减少药物依赖,从而增强体质,减少生病。
2025-09-13 2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