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揉鼻子揉眼睛?可能是过敏性鼻炎,速查过敏原!

2025-09-12 17:00:34 来源 : 聪康网 热度 : 0

将你们家孩子有没有经常做这个动作啊?排解孩子想睡觉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揉鼻子啊、揉眼睛呐,一定要重视了。上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一下,做个过敏原的检测。如果确实是过敏性鼻炎,尽量让孩子回避过敏原。

饮食上也要注意观察啊,像牛奶呀、蛋类呀、鱼虾呀、蔬果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过敏原。当然家长不要太过忧虑,目前对于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方法就是鼻喷激素或者口服二代的抗组胺药物。

文章中的“视频”这个词替换为“文章”,并且根据内容使用

标签将内容分段。

大家都在看

孩子经常揉鼻子揉眼睛?可能是过敏性鼻炎,速查过敏原!

孩子经常揉鼻子揉眼睛?可能是过敏性鼻炎,速查过敏原!

如果孩子经常揉鼻子、揉眼睛,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信号。建议带孩子去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并做过敏原检测。确诊后,尽量让孩子避开过敏原,注意饮食观察,如牛奶、蛋类、鱼虾等可能成为过敏源。治疗上可使用鼻喷激素或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2025-09-12 17:00:34
夏天儿童常见皮肤病应对方法:湿疹、痱子、脓疱疹处理技巧

夏天儿童常见皮肤病应对方法:湿疹、痱子、脓疱疹处理技巧

夏天儿童常见皮肤病应对方法:急性湿疹可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湿敷,清热解毒;痱子用炉甘石洗剂止痒;脓疱疹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注意复方黄柏液无防腐剂,开瓶后需冷藏保存。

2025-09-12 17:00:02
儿童白血病早期发现很重要,记住这几点!

儿童白血病早期发现很重要,记住这几点!

儿童白血病发病率高,但大多数对化疗敏感,早期治愈率大于80%。早期发现很重要: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或关节疼痛等症状需警惕。若发现孩子免疫力下降、面色苍白、反复发烧等,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或血细胞图片检查。

2025-09-12 16:59:33
孩子发烧家长该如何处理?记住这3不做:不捂、不擦、不加量

孩子发烧家长该如何处理?记住这3不做:不捂、不擦、不加量

孩子发烧时,家长应避免三个错误做法:不捂汗、不擦酒精、不随意加量退烧药。适当减少衣物并开窗通风,避免孩子因高温脱水或热性惊厥。退烧药需按说明服用,间隔4-6小时,一天不超过4次。低烧38度以下是正常反应,无需急于退烧。

2025-09-12 16:59:33
哪些药不适合孩子用?家长需警惕这几种药物!

哪些药不适合孩子用?家长需警惕这几种药物!

近期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增多,家长需谨慎用药。不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氯霉素类、四环素类;退热药如安乃近和尼美舒利;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和可待因等。两岁以下儿童慎用甲苯咪唑等驱虫药。家长应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2025-09-12 16:59:03
儿科医生的挑战与幸福:治愈孩子的笑容无法用金钱衡量

儿科医生的挑战与幸福:治愈孩子的笑容无法用金钱衡量

儿科医生是一份充满挑战和情怀的职业。面对哑口无言的孩子,医生需通过症状、家长描述和有限检查来诊断治疗,任何误诊对家庭都是致命的。但看到孩子们从病痛中恢复,露出灿烂笑容,那份成就感和幸福感无法用金钱衡量。尽管艰辛且常被误解,但看到孩子们健康起来,一切努力都值得。

2025-09-12 16:59:03
孩子总感冒发烧?这4点能有效提高免疫力,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总感冒发烧?这4点能有效提高免疫力,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经常感冒发烧,不一定就是抵抗力差。6岁以下孩子每年平均感冒6-8次是正常现象。提高免疫力,可接种疫苗、调理脾胃、保证充足睡眠和多接触大自然。避免挑食偏食,保持七分饱,多吃健脾益胃食物如薏米、山药等。让孩子健康成长。

2025-09-12 16:01:04
夏天宝宝穿尿不湿不会捂坏屁股,不穿反而更危险!

夏天宝宝穿尿不湿不会捂坏屁股,不穿反而更危险!

夏天穿尿不湿不会捂坏宝宝屁股,关键是尿不湿要合格且及时更换。不穿尿不湿反而增加了蚊虫叮咬和外部损伤的风险,尤其是生殖器容易受感染或划伤。勤洗勤换是关键,确保宝宝健康舒适。

2025-09-12 16:01:04
家长这7种行为正悄悄拖累孩子的专注力,你中招了吗?

家长这7种行为正悄悄拖累孩子的专注力,你中招了吗?

家长的行为可能悄悄拖累孩子的专注力:爱操心、频繁打扰,买新玩具导致浅尝辄止,沉迷娱乐活动使头脑兴奋难以平静,作息混乱影响生物钟,溺爱过度缺乏独立思考,给予过大压力和缺乏运动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培养。

2025-09-12 16:01:04
宝宝排便间隔长是便秘吗?如何判断和解决宝宝便秘问题?

宝宝排便间隔长是便秘吗?如何判断和解决宝宝便秘问题?

宝宝便秘不单看排便时间,关键是大便是否干燥、排便是否费力。若宝宝排便间隔长但大便不干、排便不费劲,且精神、进食、睡眠和体重正常,无需担心。如便秘严重,可调整饮食、训练排便习惯或使用益生菌等辅助手段,必要时就医。

2025-09-12 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