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症状与治疗指南

2025-10-29 20:00:01 来源 : 聪康网 热度 : 0

小儿支气管炎症状与治疗指南

小儿支气管炎属于下呼吸道炎症的一种,其特点是炎症尚未波及肺部。该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较为常见。

小儿支气管炎的症状可急可缓,通常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也可能突然出现频繁且较深的干咳。部分患儿会出现喘息现象,尤其是较小的婴幼儿因不会咳嗽、不会吐痰而容易将痰液吞入咽部。此外,约有三分之一患儿会伴随发热症状(包括低热或高热),部分孩子还会出现消化系统不适表现。

多数情况下症状持续7至10天;若病情迁延或反复发作,则可能持续2至3周。当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可能会引发肺炎。

治疗方面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抗感染治疗。针对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则建议口服清开灵口服液、三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对于支原体或医院内感染引起的病例,则推荐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

第二是对症治疗:咳嗽明显时可服用化痰止咳药物(如西药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或中药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存在喘息症状时建议采用布地奈德或特布他林雾化治疗;若合并发热且体温在38℃以内时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当体温超过38.5℃时则需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热处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给儿童用药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大家都在看

小儿支气管炎症状与治疗指南

小儿支气管炎症状与治疗指南

小儿支气管炎属下呼吸道炎症,冬春季高发。症状轻重不一,常见鼻塞流涕、频繁干咳、喘息及发热(低热或高热),部分伴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程多7-10天或迁延2-3周,严重时可并发肺炎。治疗需抗感染(细菌用青霉素/头孢类;病毒用青开灵/三黄连;支原体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对症止咳化痰(盐酸氨溴索/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喘息可用布里奈德/特布他林雾化;体温>38.5℃需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用药须遵医嘱谨慎处理。

2025-10-29 20:00:01
孩子发烧别捂!科学退烧三阶段

孩子发烧别捂!科学退烧三阶段

发烧时捂汗并非退烧方法。体温上升期捂汗会加速升温;高热持续期易导致缺氧休克;体温下降期 sweating 是散热结果而非过程,此时更需避免捂汗。

2025-10-29 20:00:01
宝宝呛奶急救+预防 正确方法家长必看!

宝宝呛奶急救+预防 正确方法家长必看!

宝宝呛奶时切勿竖抱拍背,以免奶液进入气管引发危险。正确做法是立即将宝宝侧躺用空心拳拍打背部,观察脸色若发紫呼吸困难需抱起趴在手臂或大腿上,在两肩胛骨间扣击5次后改用胸骨中段按压5次直至异物排出。喂奶时应保持正确姿势、控制速度并及时拍嗝预防呛奶发生。

2025-10-29 20:00:01
孩子发热别急着捂汗 免疫在战斗

孩子发热别急着捂汗 免疫在战斗

该视频提醒家长正确认识发烧:发烧是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的防御反应,有助于身体恢复。若孩子无咽炎、拒食等严重症状且状态良好,无需急于捂汗退烧,可适当用温水擦浴或洗热水澡。仅在高烧或出现异常时才需用药。

2025-10-29 19:59:02
孩子反复咳嗽有痰 热寒辨证治疗

孩子反复咳嗽有痰 热寒辨证治疗

孩子反复咳嗽有痰需辨证:热咳(黄痰、舌红苔黄、手心热)用小儿拘痹散;寒咳(白痰、舌苔白)忌梨子。症状严重应就医。

2025-10-29 19:59:02
宝宝吐奶别慌!侧睡拍嗝法

宝宝吐奶别慌!侧睡拍嗝法

宝宝吐奶因胃呈水平状且入口松、出口紧,吃多易溢出。解决方法:喂奶后侧睡避免呛咳,静置15-30分钟再拍嗝,减少剧烈晃动。

2025-10-29 19:59:02
勇往直前追梦之旅

勇往直前追梦之旅

大海、山脉与沙漠被唤醒,处处充满色彩与美丽。开心往前飞,穿越亿万公里与沉重行李,不放弃前行。勇气支撑着飞翔,忘却烦恼,宇宙辽阔任翱翔,满载欢乐回航,闯荡未知的旅程。

2025-10-29 19:59:02
儿童呼吸道感染防护与治疗指南

儿童呼吸道感染防护与治疗指南

近期我国多地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主要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反复发热、干咳)、流感(高热伴头痛)、呼吸道合胞病毒(高热39-41℃)、腺病毒(持续高热2-4周)及混合感染。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防需注意通风、卫生及适时增减衣物。

2025-10-29 19:59:02
孩子总生病?和这4个习惯有关

孩子总生病?和这4个习惯有关

孩子总生病可能与以下4个习惯有关:挑食及饮食不规律影响营养吸收;晚睡错过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运动不足导致体质差;频繁用药引发耐药性。父母需耐心培养健康习惯,增强体质方能减少疾病。

2025-10-29 19:00:02
异常淋巴结:无痛却持续增大

异常淋巴结:无痛却持续增大

淋巴结在感染时因炎症反应肿大,炎症消退后逐渐缩小;若无症状却持续增大,则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疾病或异常增生。

2025-10-29 19: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