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节日期间应强化防病意识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后,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几率比平时高许多。专业人士认为,除了寒冷气温会促使中风、心脏病发病率增加外,“节日”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比如,节日期间,人们比平时会多喝酒、多抽烟、多摄入脂肪、吃东西更咸等,再加上节日更忙碌、劳累、欢乐过度等等因素加在一起,都可能导致血压、血脂、血糖等升高,促使心脑血管病突发。
所以,节日期间人们更应强化防病意识,如果本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尤其是老年患者),做到如下几点是很有必要的。
1.避免劳累。每逢春节,因走亲探友,迎宾送客,娱乐活动等常使人处于紧张忙碌之中,如果疏于休息,劳累过度,极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加上举家欢聚,喜悦兴奋太过,常常会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及高血压等。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切莫硬着头皮承受力所不能及的过度劳累,必要时应该“退避三舍”,可适当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而不碍健康的活动。
2.节制饮食。节日中,餐桌上多美味佳肴,不可贪吃暴食而摄入太多的高脂肪食品。科学研究表明,暴食后消化器官负担加重,血液过多集中在胃肠,心脑等重要器官相应缺血,易诱发心绞痛;特别是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血脂增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及血流缓慢,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节日暴饮暴食还是高血压和胆道疾病发生或加重的重要因素。
3.忌烟酒茶。春节期间,切莫为应酬而嗜烟酒,更不能烟酒不离口或边抽边饮,因为烟酒中含有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血管痉挛而发生意外,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尤其应注意。可饮淡茶而忌浓茶,因浓茶中含较多咖啡因,可能引起中枢神经过度兴奋,使血管收缩而诱发心脏病。为减轻烟酒之害,应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还能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
4.保证睡眠。国外科学家证实,睡眠不足或失调容易导致人体内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升高,使心脏病发作的几率相应增加。节日期间娱乐活动丰富,应酬频繁。切莫在晚间喜乐过度而影响睡眠,睡前应尽量保持心境平和,不与他人过长交谈,少看紧张、刺激的电视节目,远离喧哗的场所,更不要通宵达旦地打牌取乐。晚上按时入睡,如能在白天午睡30分钟,对心脏病患者更有益处。
5.备好药物。节日期间因忙碌和生活节奏的改变,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切莫忘了坚持服降压药、血管扩张剂及降脂药等。为避免遗忘,可将每天每顿应服的药提前分好,并标明服用时间。节日期间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做到有备无患,一旦发生心绞痛和血压骤升时,应立即使用急救药或者尽快到医院救治,以防延误病情,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 过期大米变身酒酿 餐馆三黄鸡滥用化学色素
- 亚健康如何合理养生
- 文章链接 : http://www.congkang.com/detail/ck91889.htm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大家都在看

-
低压高患者用药指南
描述内容:抖音科普高血压分三类人群:刚确诊者可通过饮食运动改善;高压正常低压高需及时用药;长期难控者应联合用药并排查继发性因素。强调勿盲目加量,根据心率及血管阻力选择洛尔类或沙坦类药物,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
2025-11-18 12:00:02

-
"低压高调理新法:治打呼噜降血压"
描述: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因外周动脉阻力增高引发,需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减肥、运动、清淡饮食)及治疗打呼噜(呼吸暂停综合征)来控制。长期未改善可能导致脑、心、肾等器官损伤。关注改善生活方式是关键。
2025-11-18 12:00:02

-
春季补脾经助孩子长高
春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调理脾胃对其发育至关重要。中医认为脾经位于左手掌指关节至指尖段,家长可将孩子大拇哥稍弯,从指尖向掌指关节方向推按补脾经穴位,每日操作100-300次,力度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为宜。
2025-11-18 12:00:02

-
2025新冠流感来袭 家庭常备药推荐
2025年新冠流感再度爆发致门诊量激增、阳性率攀升。医生推荐两种常备药:抗病毒药物如莱瑞特韦仙诺特韦可阻断病毒复制降低重症风险;右布洛芬胶囊升级配方去除50%左布洛芬成分,退烧止痛更快更安全,适用于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及各类疼痛症状。
2025-11-18 12:00:02

-
高血压吃药不降压?真相来了!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血压稳定不会持续降低,就像供暖需持续运行才能维持室温。间断服药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肾等器官损伤风险。规范用药可有效控制血压,无需担忧药物导致低血压问题。
2025-11-18 12:00:02

-
年轻人熬夜致血栓年轻化趋势
21岁男子因长期熬夜引发血栓登上热搜,揭示睡眠紊乱与心梗年轻化趋势关联。研究显示睡眠不足6小时可改变700多个基因,增加慢性病风险。专家建议20岁以上每5年检测血脂,高危人群需更频繁检查。
2025-11-18 11:59:03

-
便秘解决方法:多喝水、运动、饮食调整
便秘因肠道蠕动减缓导致大便干硬,老年人及久坐人群易发。解决方法包括每日饮水1.5-2升、规律运动、摄入果蔬粗粮、定时排便及避免如厕看手机。
2025-11-18 11:59:03

-
脚跟痛80%是足底筋膜炎 中医熏洗疗法
40-60岁易出现脚跟痛,80%为足底筋膜炎。疼痛特点:晨起或久坐后着地刺痛、久站行走疼痛、掰脚掌时疼痛。中医认为与肝肾失调有关,可用威灵仙、羌活、牛膝、花椒煎汤熏洗,并按揉涌泉穴和昆仑穴缓解症状。
2025-11-18 11:59:03

-
更年期补钙注意这2点:科学配比+减少便秘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下降导致钙流失,易出现骨骼疼痛等问题。补钙需选科学配比(如添加维生素D)及低副作用产品(如标注降低便秘),以提高吸收并减少不适。
2025-11-18 11:59:03

-
40岁后必防的3种高发疾病
男性40岁后腰肌劳损、尿酸增高、功能性胃肠病高发。腰肌劳损需坐位用腰枕、锻炼腰背肌;尿酸>420需降尿酸治疗并多饮水;胃肠病表现为胀气便秘等,可补充藏红花提取物及益生菌,并坚持每日运动。
2025-11-18 11: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