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伤心 7小时护心脏

2025-11-14 00:00:33 来源 : 聪康网 热度 : 0

失眠对心脏的影响尤为显著。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连续6周每天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的人群中,发生心脏病或中风的概率是每晚睡眠7-8小时人群的两倍左右。这种长期睡眠不足会明显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睡不好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以及炎症反应加重等问题。这些生理变化都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我国的研究也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5小时会显著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及死亡率。而当每日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时,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可降至最低水平。

想要保护心脏健康,关键在于保证优质睡眠。以下是改善睡眠质量的五大建议:

1. 建议在晚上11点前入睡。因为晚上11点至凌晨12点是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交接班的关键时段——交感神经负责兴奋活动状态,迷走神经则维持身体安静状态。若超过11点仍未入睡,则可能导致交感神经未能及时下班而迷走神经误判时间,在换岗后反而难以快速进入休息状态。

2.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保证每日午睡30分钟至1小时的时长。

3. 睡前避免观看紧张刺激的内容,在放松状态下可选择听舒缓音乐或用温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

4. 晚餐不宜过饱,并避免饮用茶、咖啡及食用黑巧克力等刺激性食物;晚8点后尽量减少饮水量以减少夜间频繁起夜对睡眠的干扰。

5. 若存在严重焦虑或抑郁情绪,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镇静安眠类药物进行调节。

通过科学作息与良好生活习惯的配合,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并维护心脏健康。

大家都在看

失眠伤心 7小时护心脏

失眠伤心 7小时护心脏

失眠显著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美国研究发现睡眠不足6小时者风险是7-8小时者的两倍;中国研究指出睡眠不足6.5小时冠心病风险升高,7小时死亡率最低。建议:晚11点前入睡、午睡30-60分钟、睡前听音乐泡脚、晚餐不过饱、避免咖啡及晚间饮水,并在严重焦虑抑郁时遵医嘱用药。

2025-11-14 00:00:33
健康老人慎用阿司匹林 防出血风险

健康老人慎用阿司匹林 防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防血栓需谨慎!健康老人勿当保健品服用,有血管狭窄、支架、脑梗等病史者需遵医嘱长期使用。英国医学杂志研究指出: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健康人无明显益处反增出血风险!

2025-11-14 00:00:33
阳康后仍需戴口罩?这4个原因要了解

阳康后仍需戴口罩?这4个原因要了解

在医院门口看见小伙子抽烟吐烟圈,提醒其戴口罩并解释转阴后仍需防护的原因:体内可能残留病毒、抗体保护期不确定、病毒变异快、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呼吁戴口罩既保护他人也守护自身家人,阻断病源传播。

2025-11-14 00:00:33
男人补肾别只泡枸杞 40岁后选这3物

男人补肾别只泡枸杞 40岁后选这3物

40岁后男人补肾更宜选择牛膝、杜仲与何首乌。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止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并降血压;何首乌滋阴益精、乌发明目。

2025-11-14 00:00:03
补叶酸B12防脑梗老年痴呆

补叶酸B12防脑梗老年痴呆

脑梗和老年痴呆可通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9)和维生素B12预防。研究发现,缺乏叶酸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损害血管内皮并影响认知功能;维生素B12不足则使老年痴呆风险增加3倍。日常需保证膳食均衡,注意摄入这两种营养素,并控制三高以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2025-11-13 23:59:02
他汀伤肝真相!别乱吃护肝药

他汀伤肝真相!别乱吃护肝药

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瑞舒伐他汀时无需常规服用护肝药,因明显肝损伤发生率仅1/100,000。约1%患者用药前三个月可能出现无症状转氨酶升高,但减量或停药后多可恢复。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即可。

2025-11-13 23:59:02
儿童心血管健康从饮食开始

儿童心血管健康从饮食开始

对心血管有益的食物排行榜中,坚果位列第五。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可降低脑中风32%、冠心病20%风险;茶居第四位,长期饮用淡茶有助于降低脑中风风险。

2025-11-13 23:59:02
脑梗复发三大原因:高危因素、生活方式、药物抵抗

脑梗复发三大原因:高危因素、生活方式、药物抵抗

65岁男性半年前脑梗治疗无后遗症,近日头晕复查发现脑部缺血病灶明显加重。专家指出复发主因包括:高危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等)未达标;生活方式未改善;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需同时控制指标与调整饮食习惯,必要时更换抗血小板药物。

2025-11-13 23:59:02
春捂三要点:背肚脐脚

春捂三要点:背肚脐脚

春捂指捂背、捂肚子、捂脚,分别对应督脉之海、胃寒预防及血液循环差的问题。换鞋不宜过快以避免受凉。

2025-11-13 23:59:02
焦虑性失眠:安眠药依赖与科学应对

焦虑性失眠:安眠药依赖与科学应对

50岁后焦虑性失眠常见,入睡困难且易反复惊醒。长期依赖安眠药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建议联合使用聚氨酸坦度罗酮胶囊缓解焦虑,逐步减少安眠药用量,改善睡眠质量并降低依赖风险。

2025-11-13 2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