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怎么查?

2025-11-26 06:30:02 来源 : 聪康网 热度 : 0

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怎么查?

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是常见的健康问题,许多粉丝经常咨询相关检查方法。我们的大脑主要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条血管供应,若这两条血管出现异常均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晕、头昏、头痛等症状,并可能伴随心烦、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情况。出现这些症状时建议首先进行基础检查: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及血常规等指标。

若基础检查结果均正常,则需进一步开展专项检查:1. 颈部血管彩超可观察血管是否存在畸形、狭窄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异常情况;2. 颈椎核磁共振能够清晰显示颈椎与脊髓及周围软组织神经的关系,判断颈椎病是否影响了椎动脉或脊髓功能;3. 脑CTA(CT血管造影)可清晰呈现大脑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形态与通畅性;4.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观察血管形态、血流方向及速度变化。

5.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大脑血管缺血的金标准,虽价格较高且需住院检查,但能准确显示动脉狭窄闭塞情况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6. 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可用于排查心脏疾病对脑供血的影响。

具体需进行哪些检查应根据个人病情由医生选择性安排,并非所有项目都需要逐一进行。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点赞转发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大家都在看

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怎么查?

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怎么查?

脑供血不足常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需查血压血糖血脂血常规;若正常,进一步做颈部血管彩超、颈椎核磁、脑CTA/MRA/DSA及心电图心脏彩超。

2025-11-26 06:30:02
吃他丁类药物需注意什么

吃他丁类药物需注意什么

他丁类药物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LDL>4.9或TC>7.2、高血压/糖尿病伴LDL>3.4或TC>5.2及高血压伴其他危险因素且LDL>2.6人群。血脂达标后可尝试停药但需复查;有危险因素者不可随意停药。常见副作用包括肝功异常、肌肉损伤和血糖升高,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替代药物如依折麦布等但不可完全替代。复查周期为初始4-8周、后续3个月及半年至一年一次。

2025-11-26 06:30:02
科学饮水四原则及三大禁忌

科学饮水四原则及三大禁忌

科学饮水关键不在于量而在于方法:晨起一杯温水稀释血液防血栓;心脏及肾功能不佳者需控制饮水量;避免饮用含军团菌的一生水、易污染的有质水及高温烫水;遵循主动补水、量出而入、白水为主、定时提醒四原则,保持尿液清澈无口干为理想状态。

2025-11-25 09:11:44
女七男八:女性成熟早衰老快如何养生?

女七男八:女性成熟早衰老快如何养生?

黄帝内经记载女七男八周期差异:女子7岁换牙,14岁初潮,28岁体健,35岁初衰,42岁白发,49岁绝经;男子8岁体长,24岁发育旺盛,32岁巅峰,64岁衰退。女七男八规律说明女性成熟早衰老快,需注重饮食节制作息规律适度劳作防熬夜以延缓衰老。

2025-11-25 09:11:44
胃病三大信号!修复黏膜才是关键

胃病三大信号!修复黏膜才是关键

胃病常因黏膜损伤导致反复发作,三大信号包括反酸烧心、空腹/餐后不适及食欲下降。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出现黑便呕血应及时查胃镜。

2025-11-25 09:11:44
这5种让心脏罢工的行为你占几项?

这5种让心脏罢工的行为你占几项?

心脏一旦停跳生命就结束!这5种行为易致心脏罢工:吃太饱引发心梗;吸烟损伤血管;久坐增加80%死亡风险;熬夜诱发动脉硬化;压力大导致心律失常。保护心脏需忌烟酒、多样化饮食、七分饱、充分运动、规律睡眠!

2025-11-25 09:11:44
5种身体异常别慌!都是老化的信号

5种身体异常别慌!都是老化的信号

查出窦性心律不齐、动脉斑块、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失眠和前列腺钙化均为正常生理现象,与年龄增长相关,非疾病所致。无需过度担忧,保持三高控制、规律作息即可,不影响生活则无需特殊处理。

2025-11-25 09:11:44
脑梗死怎么防?急救必看!

脑梗死怎么防?急救必看!

脑梗死致残率高,因血管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预防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规律运动饮食;急救时勿自行用药,及时拨打120并在4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

2025-11-25 06:30:01
心动过缓!生理还是病理?如何应对?

心动过缓!生理还是病理?如何应对?

正常人静息心率60-100次/分,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生理性如长期运动者因心脏收缩力强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病理性如甲减、传导阻滞、药物影响等可能导致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时需植入起搏器治疗。

2025-11-25 06:30:01
科学增强免疫力的四大关键

科学增强免疫力的四大关键

增强免疫力并非单纯提高数值,而是保持免疫系统识别能力正常。需做到不生气、充足睡眠、每日半小时有氧运动及营养均衡多样化饮食,避免情绪波动和免疫紊乱引发疾病。

2025-11-25 06: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