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防止风湿气的侵入 养生健体
春季微风拂面,湿气渐增,要防止风、湿气的侵入,可选择做些简单的摇摆操来帮助人们舒经活血。
摇头摆臂呈立正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部从左到右来回摆动,由慢渐快,同时双臂前后左右自然摆动,一般以做30-40次为宜。
摇摆跨膝左右扭腰各30次,然后呈半蹲状,两手扶膝盖,左右扭膝各30次,然后轻轻握拳,由上至下拍打腋窝、腹部两侧、膝盖两侧、踝关节各30次左右。
手舞足蹈两手屈肘在胸前舞动,足部跟随轻快的音乐节奏自然舞动,全身自然摇摆,精神放松。
经常搓手、搓脸是最方便、最经济、随时随地都可做的一种有效保健方法。
提神健脑经常互搓双手,用手搓脸并捋捋头颈部(双手掌放在太阳穴与头额部向后捋,反复进行;或像梳头一样,用五指向后梳),或再用手指揉按一下百会、头维、太阳等穴。此法不仅能使双手更加灵活柔韧,且可提神健脑益智,增强记忆。
预防感冒研究表明,双手大鱼际部位(即双手大拇指的根部),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有效部位。该处血管经络丰富,刺激这些部位时可配合手搓面部时搓搓鼻根两侧,可明显提高呼吸道抗御疾病的能力,对预防感冒、鼻塞不通等有重要作用。
预防老年斑老人没事时双手掌搓热之后,互相搓一搓手背以及面部(搓手搓脸时要微微用点力,每次不少于3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色素沉着,对预防与减缓老年斑的发生非常有效。
促进新陈代谢搓手、搓脸虽然是个简单的运动,但除了5个手指外,上肢、肩部、手腕、手掌等30多个大小关节和50多条肌肉,也都要参与到这个既简单、又复杂、又精细的运动中。所以,经常搓手、搓脸,不仅可使局部的神经、血管、皮肤、关节、经络等得到良好的疏通和锻炼,强化上肢与肩臂功能,还能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量。因此,搓手、搓脸还是治疗眩晕、肩周炎等疾病的有效方法。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养生民谚。的确,“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候变幻无常,尤其是早晚与日间温差悬殊,加之多风,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就更觉寒冷,此时,人的衣着若不合时宜,很容易罹患各种疾病。那么,应该怎样“捂”呢?
一要因时从时间上讲,早春寒气未消,气温仍低,此时是最该捂的时候,以防“倒春寒”;仲春乍寒乍暖,气候变化较大,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风寒料峭,这时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即可减衣,而日夜温差大于8℃则该捂,随时加减衣服。晚春气温升高,风寒已逝,就没有再捂的必要,可以依次减衣,以免耗气伤阴。
二要因地依地域来看,我国南北两方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差异较大,当南国已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北国还是风雪冰霜,故南方可根据气温变化提前减衣,而北方则要一直捂到气候变化不大,气温稳定时为止。
三要因人就人体而言,最重要的是捂下身,因为“寒从脚下起”,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故传统养生主张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其次是捂头,头为“五阳之首”,最易散热,使热量由此丢失;再次是捂背,背为阳中之阳,风寒之邪极易透过背部侵入人体,兼之与气血“命脉”心肺相邻,故其保温显得格外重要;还有就是捂腹,尤其是胃肠病患者和患有妇科病的女士,更要注意腹部保暖。
当春天出现“还寒”天气时,长时间坐着工作和学习的人,常常会感觉膝盖上面的部位发冷,就像被风吹着一样。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中医认为,膝盖周围发冷与体质虚弱、免疫力差、肾阳虚、风湿、受凉受风受湿、中医痹证等有关,但主要是肾阳虚和风湿。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外出活动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会大大增多,但也易遭遇程度不同的膝关节损伤。所以,活动或锻炼前,应先活动膝关节1-2分钟,使关节得到松弛,以防运动时膝关节的意外损伤;如果是选择跑步,要注意跑步时不能太快,脚踩地时用力不能太猛,这样可以缓冲腿的震动,防止膝关节损伤。经常晒后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
很多老年人或一些关节旧疾患者在天气变化时,膝关节感到疼痛或不适,所以,当春季由晴转阴雨时,温度降低,湿度提高,且常伴有大风天气,关节患者或老年人应尽可能避免外出,21nx.com既避免湿寒侵袭,又能降低运动负荷,可以使关节得到休养。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对膝部的保暖,比如增加护膝等用品。现在护膝的品种较多,如理疗、药物、毛皮等等,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使用。而当天气转晴、变热时,一定要遵循“春捂”养生之道,不要急着减衣,即使出汗后,也不要马上用冷水冲洗膝关节,以防局部血管收缩,影响膝关节的血液循环。此外,御寒保暖、防潮也是防止风湿病发作的首要条件。
安徽省铜陵市气象学会秘书长
霍雨佳
■延伸阅读
护膝二法
保护膝关节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推荐两例:
(1)膝盖上涂搓橄榄油方法很简单,就是在膝盖上涂些橄榄油,然后用手搓,可以不用太大力气,但持续的时间一定要足够,等到搓到你的腿发热了,感觉都有点发烫了,再用毛巾包起来保温。这种方法非常适合腿部受凉的人。
(2)进行“举腿锻炼”一种是“仰卧举腿”:取卧位,两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直腿向上抬起,角度可逐渐增大;另一种是“侧卧外摆”:取侧卧,下肢伸直外展,尽量向上抬起,然后慢慢还原。
- 膏方用药的灵动
- 冬季养生误区多 女性尤须护阳气
- 文章链接 : http://www.congkang.com/detail/ck219593.htm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大家都在看

-
降压药不会使血管变薄变脆
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沙坦类、普利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压,如扩张血管、减少阻力、减慢心率等,并不会导致血管变薄变脆或硬化。相反,它们对心脑肾有保护作用。长期高血压才是损伤血管的主要原因,需规范用药控制血压。
2025-11-18 14:00:02

-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有何不同?
复方丹参片与滴丸成分不同:滴丸含丹参素、三七总皂苷及冰片,片剂含丹参酮、三七粉及冰片。滴丸起效更快(3分钟融化、3-8分钟缓解心绞痛),且冰片用量少对胃肠道刺激小,更适合急性心脑血管症状患者舌下含服。
2025-11-18 14:00:02

-
动脉斑块不等于脑梗!四高控制是关键!
动脉斑块分为低回声(不稳定)和强回声(稳定),狭窄<50%风险低,>50%需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并控制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遵医嘱定期复查可降低脑梗风险。
2025-11-18 14:00:02

-
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能否同用?
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不宜同时服用。硝酸甘油降压需谨慎;速效救心丸起效较慢;丹参滴丸用于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胸痛持续20分钟以上或含服无效应立即就医。
2025-11-18 14:00:02

-
颈动脉斑块:类型与治疗方法
颈动脉斑块是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病变,由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引发。分为易损性(低回声)和非易损性(等/强回声)两种类型。症状多在血管狭窄闭塞或斑块破裂时出现,如头晕、肢体无力等。可通过颈部彩超、CTA或DSA检查诊断,并根据狭窄程度决定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2025-11-18 14:00:02

-
不吃他汀更伤肝?真相令人意外!
高血脂不治疗可能加重脂肪肝和肝损伤;他汀可降低肝癌风险33%并改善肝纤维化;需医生评估使用,并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指标;无转氨酶异常时无需保肝药。
2025-11-18 13:59:02

-
阿托伐他汀vs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与副作用对比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均为第三代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及作用时长相似。阿托伐他汀主要经肝脏代谢,对肝功能影响较大但停药可恢复;瑞舒伐他汀肌肉毒性风险更高。两者均需监测肌酸激酶及肝功能,阿托伐他汀对肾脏影响较小且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2025-11-18 13:59:02

-
普利类降压药起效与维持时间对比
普利类降压药起效时间及维持:卡托普利15分钟起效,6-8小时作用;伊纳普利1小时起效,24小时有效;贝纳普利0.5-1小时起效,24小时平稳降压;培哚普利1小时起效,6小时达峰;福辛普利1小时起效,5-6小时作用最强。#降压药 #健康知识
2025-11-18 13:59:02

-
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手指操
针对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推荐三个手指操:一枪打四鸟(双手交替各做50次),五指依次触碰大拇指(双手对齐),帮助提升专注力与记忆力。
2025-11-18 13:59:02

-
中药三煎法:药效翻倍!泡脚更有效!
教你三招提升中药药效:1.冷水浸泡1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2.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20-30分钟,煎后挤压药渣回收药汁;3.剩余药渣加5倍水量第三次煎煮至40℃左右,祛湿方可泡脚,虚寒方热敷小腹,活血方熏洗疼痛处,实现药效最大化利用。
2025-11-18 13: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