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控压秘诀:3吃3不吃减药指南
高血压想要少吃药一定要做到"三吃"和"三不吃"。如果血压控制不好,迟早会带来严重后果。
三不吃原则:
1. 避免高盐饮食:很多人对食盐不够重视。食盐中的钠会导致身体储存多余水分,从而增加血管压力。其实连续三天食用水煮菜肴后,在炒菜时减少用盐量,你会发现食物同样美味。偶尔品尝咸菜、酱肉、腌鱼等加工食品是可以接受的,但切勿频繁食用。
2. 控制酒精摄入:无论是白酒、啤酒还是红酒都是酒精饮品。酒精会引发血管先扩张后收缩的现象,在短时间内可能降低血压值,但4-6小时后反而会使血压升高。少量饮酒并不能起到活血作用,只是短暂改善血液循环。
3. 拒绝肥胖诱因:奶油蛋糕、油炸薯片、含糖饮料等高热量食物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血脂升高。这些因素会加重血管粥样硬化程度,使高血压更难控制。
三吃建议:
1. 增加高钾食物:钾元素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钠分。推荐每日摄入至少300-500克富含钾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苦瓜、西兰花以及香菇、金针菇等菌类。
2. 补充优质蛋白:每日保证50-100克低脂高蛋白食物摄入量很重要。可以选择去皮鸡鸭肉、鱼虾类、豆制品等蛋白质来源,并搭配一个鸡蛋和一杯牛奶。
3. 更换主食结构:建议将精米白面替换成燕麦、糙米、藜麦等全谷物食品。例如早餐选择燕麦粥代替白粥,晚餐用糙米饭替代白米饭即可实现营养升级。
除了饮食调整外,还需要配合规律运动(如每日快走30分钟)、保持良好心态以及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等多种方式共同管理高血压。
通过以上"三吃三不吃"的生活方式调整和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控制血压水平。
- 家庭测压正确方法
- 文章链接 : http://www.congkang.com/detail/ck232990.htm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大家都在看

-
高血压控压秘诀:3吃3不吃减药指南
高血压患者需做到"三吃三不吃":限盐(每日≤5克)、禁酒、忌高糖;多摄入高钾食物(如菠菜、西兰花)、低脂高蛋白(鸡鸭鱼虾蛋奶)及全谷物(燕麦、糙米)。配合运动、保持心情、按时服药可有效控压。
2025-11-13 22:59:01

-
家庭测压正确方法
正确测血压需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且双腿不交叉;袖带应与心脏平齐,距肘窝2-3厘米并松紧适中;建议测右臂因血压通常较高;测量时间选服药前,每次间隔3分钟并取后两次平均值;家测更准确因避免白大褂高血压现象。
2025-11-13 22:00:02

-
3句话看懂血常规三大指标:贫血感染与血小板
血常规必查!红细胞/血红蛋白低→贫血;白细胞低→免疫力差或病毒感染,高→细菌感染(淋巴/中性粒升高可辅助判断);血小板低→出血风险,高→血栓风险。若三大项正常,则其他指标无需特别关注。
2025-11-13 22:00:02

-
阿尔茨海默症早筛早干预关爱长辈健康
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需及时筛查以排除疾病。预防措施如锻炼、社交、控制血压等可延缓病情发展。
2025-11-13 22:00:02

-
心脏不适该做哪些检查?科学选择最关键
心脏不舒服别盲目做贵检查!需根据症状选择:心电图查心律失常和急性问题;动态心电图评估24小时变化;平板运动试验看运动时缺血;心脏彩超查结构及瓣膜病;冠脉CTA排查血管斑块狭窄;BNP辅助诊断心衰程度。合理选择才能精准判断!
2025-11-13 22:00:02

-
肝气郁结自查指南:常见症状速看!
从大家好教大家怎么自查自己是否肝气郁结:情绪异常易抑郁焦虑脾气暴躁;两胁胀痛或隐痛;失眠多梦;嗳气呕吐、咽喉异物感(吞咽困难);口苦嗓子干;头晕眼花胸闷;肝郁脾虚影响消化。出现这些症状可提示肝气郁结。
2025-11-13 22:00:02

-
为什么被蚊子叮?代谢快!
蚊子叮人与血型无关,主要因新陈代谢快的人体血液更吸引它们,如年轻人、孕妇、运动员等。母蚊需吸血产卵,公蚊则以植物汁液为食。叮咬前会分泌酸性唾液麻醉并抗凝血液,导致瘙痒。打死一只带血蚊子等于消灭数百只。
2025-11-13 21:59:01

-
五脏火症对应症状与调理
口干属肺火,口苦为肝火,口臭因胃火,口腔溃疡由心火,盗汗多肾火。
2025-11-13 21:59:01

-
70后医生:忙碌中坚持健康科普
刘大夫在大年初一值班期间分享健康科普经历,坦言医生工作繁忙但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录制视频解答观众疑问,并强调疫情期间需理性看待疾病保持积极心态。
2025-11-13 21:59:01

-
体检发现7种病?别慌!这是衰老痕迹
体检报告常见7种"衰老痕迹":肺结节(良性居多)、颈动脉斑块(血管老化)、心脏瓣膜返流(正常磨损)、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肌弹性下降)、前列腺增生(激素变化)、肾/肝囊肿(随年龄增长)、骨关节退行性改变(胶原蛋白流失)。多数属自然老化现象,无需过度治疗但需关注症状及定期复查。
2025-11-13 21: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