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三要点:背肚脐脚

2025-11-13 23:59:02 来源 : 聪康网 热度 : 0

春捂秋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春季仍习惯穿着厚重衣物。还有一种情况是长辈们出于关心,常将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导致身体出汗过多、耗伤精气、体质虚弱等问题。

关于春捂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注意背部保暖。中医认为背部是督脉之海、阳脉之海,是全身阳气汇集的地方,保暖有助于增强体质;第二是保护腹部区域。胃病患者中约有六七成与胃寒有关,肚脐受凉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第三是重视脚部保暖。药王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因人体下肢血液循环相对较弱,容易受到风寒侵袭。

建议在春季换鞋时不要过于急切,避免过早脱去厚衣物。这些养生方法能有效预防感冒等健康问题。若您觉得这些知识对他人有益,请点赞转发给需要的人。

大家都在看

春捂三要点:背肚脐脚

春捂三要点:背肚脐脚

春捂指捂背、捂肚子、捂脚,分别对应督脉之海、胃寒预防及血液循环差的问题。换鞋不宜过快以避免受凉。

2025-11-13 23:59:02
焦虑性失眠:安眠药依赖与科学应对

焦虑性失眠:安眠药依赖与科学应对

50岁后焦虑性失眠常见,入睡困难且易反复惊醒。长期依赖安眠药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建议联合使用聚氨酸坦度罗酮胶囊缓解焦虑,逐步减少安眠药用量,改善睡眠质量并降低依赖风险。

2025-11-13 23:00:02
清淡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健康之道

清淡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健康之道

清淡饮食≠不吃肉蛋或无油无糖!中医认为其核心是低盐低脂等减少肠胃负担,但需保证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特定人群如户外工作者可适当增加盐分,挑食者则需平衡口味与营养。正确做法是选择蒸煮等健康烹饪方式,兼顾营养与易消化。

2025-11-13 23:00:02
突发脑梗脑出血别做这6件事

突发脑梗脑出血别做这6件事

突发脑梗或脑出血时切勿自行输液、乱用甘露醇、拖延就医、舌下取栓、随意服用阿司匹林或降压药、喂食饮水。应立即平卧侧头防误吸,拨打120送医争取溶栓取栓黄金时间。

2025-11-13 23:00:02
糖尿病中医三消理论与预防

糖尿病中医三消理论与预防

古代糖尿病称消渴症,分上中下三消对应口干、食多、尿多症状。病因早期燥热,久病肺胃肾阴虚致津液受损。治以益气养阴生津为主,如玉泉丸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并发症。日常可用麦冬、天花粉、五味子代茶饮调理阴虚内热。

2025-11-13 23:00:02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古今对比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古今对比

《黄帝内经》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古人饮食有节、起居规律、劳逸适度,故能形神俱全享高寿;而今人酗酒成性、行为放纵、纵欲过度、作息紊乱,则加速身体衰败。"以酒为浆"指将酒当作日常饮品调和气血,"以妄为常"喻指将违背常理的行为视为常态生活。

2025-11-13 23:00:02
血脂四项关键指标解析

血脂四项关键指标解析

血脂化验单关键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四项。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是重点,前者过高易致动脉硬化,后者过高需警惕急性胰腺炎。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有益心血管健康。

2025-11-13 22:59:01
低压高:年轻杀手!比高压更高危?

低压高:年轻杀手!比高压更高危?

高压高和低压高均危险,但低压高更易被忽视。年轻人体内低压升高常伴随动脉硬化初期,外周阻力增大导致血管损伤更隐蔽且难控制,可能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改善生活方式是关键,需关注血压变化并及时干预。

2025-11-13 22:59:01
一分钟号脉识寒热虚实

一分钟号脉识寒热虚实

一分钟教你号脉:找手腕大拇哥侧寸口,食指寸、中指关、无名指尺对应心肝肾与肺脾肾。脉快为热或气滞,慢为寒或脾虚;有力属实,无力属虚。喜脉如珠滚盘滑润,缓脉见于孕妇或痰湿实热者。

2025-11-13 22:59:01
突然大汗需警惕!这些情况要就医

突然大汗需警惕!这些情况要就医

出汗多可能是身体虚的表现,但需区分正常与异常:运动、高温或情绪波动(如紧张、焦虑)时出汗属正常;进食后或更年期因激素变化引发的出汗也常见;无明显诱因的持续性自汗、盗汗多与气虚、阴虚相关;药物副作用或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肺结核)可能导致异常出汗;若突然大汗伴乏力、心慌等症状则需及时就医。

2025-11-13 22: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