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三症调理指南
脾胃总闹小毛病的三种常见情况及调理方法
很多朋友肠胃总是出现问题:要么好几天不上厕所、要么吃点就拉、要么总爱肚胀排气。今天通过一篇文章讲清楚这三种情况如何调理,请记得点赞收藏。
第一种情况:经常一吃就拉多与脾虚有关
食物在体内需要依靠脾胃运化才能消化吸收。当脾虚时水液代谢功能减弱,会导致大便稀软不成形。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参苓白术颗粒进行调理。
该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配方,在方中莲子和山药均为药食同源成分,既能补气健脾又能渗湿止泻。可帮助减少拉稀次数、改善大便稀软不成形的问题。
茯苓和薏仁具有良好的祛湿效果,能将脾虚堆积在体内的水湿排出体外,逐渐恢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
第二种情况:总光吃不拉多是胃热引起
中医认为胃与小肠相表里。当胃火旺盛时肠道容易失去滋润而变得干燥。
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出现排便困难的问题,还可能伴随饥饿感增强、总想吃东西的现象。
可以参考使用牛黄清胃丸来清胃火、润肠道,在辅助缓解排便不畅的同时也能改善食欲亢进的情况。
第三种情况:总是不停放屁多是肝郁导致
体内的气需要依靠肝脏调节运行顺畅。现代人普遍存在熬夜失眠、压力大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在肠胃部位。
进而引发腹胀、频繁放屁等不适症状。
可以参考使用柴胡疏肝丸进行调理
该药能有效疏解肝气、促进气机运行顺畅
从而缓解肠胃胀气和放屁过多的问题
(注:原文中"视频"已替换为"文章";"抖音"已删除;内容经过重新梳理使逻辑更清晰,并采用规范的标点符号和分段方式)- 丝瓜络4种搭配调理身体
- 高血压分人群检查指南
- 文章链接 : http://www.congkang.com/detail/ck233109.htm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
大家都在看

-
脾胃三症调理指南
脾胃常见问题三类调理:1. 吃就拉多因脾虚,用参苓白术颗粒健脾渗湿;2. 便秘多由胃热引起,牛黄清胃丸可清火润肠;3. 胀气放屁频繁属肝郁,柴胡疏肝丸疏解气滞有效。
2025-11-14 09:59:34

-
丝瓜络4种搭配调理身体
丝瓜络可祛风通络、活血下乳,适用于肢体疼痛、结节、乳汁少等问题。今日分享丝瓜络4种搭配:1.炖猪蹄或煮水敷乳房助下乳;2.配伸筋草煮水缓解腰痛关节痛;3.与拘络煮水通络化痰治麻木抽筋;4.配蒲公英、夏枯草煮水清肝散结调理结节。
2025-11-14 09:59:34

-
血压两峰一谷?降压药怎么吃最稳
血压有两峰一谷特点,早晚高、凌晨低。勺型高血压者晨5-7点服长效药;若下午升高可提前至4/3点服用。夜间高者需晚间服药,并选用长效制剂以避免血压过低。
2025-11-14 09:59:34

-
高血压分人群检查指南
高血压患者需分四类检查:1. 原发性与继发性鉴别;2. 并发症筛查(血生化、心电图等);3. 心血管人群(病史>5年/年龄>40岁/吸烟/胸痛);4. 脑血管及眼底检查(中老年/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视力减退/动脉硬化)。
2025-11-14 09:59:34

-
高血压患者该吃哪种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常交流用药经验,但不同药物效果差异大。利尿剂适老年人及盐敏感者,但易致低钾高尿酸;地平类扩张血管降压效果好却可能加快心率;洛尔类减慢心率适合低压高人群;沙坦类适用范围广但起效慢;普利类易引发干咳且对特定人群慎用。
2025-11-14 09:59:34

-
中国与WHO高血压治疗标准对比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版指出一级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可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若无效再用药;而WHO最新指南建议血压>140/90mmHg即应积极降压,并对高危患者(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130/80mmHg时考虑药物治疗。
2025-11-14 09:59:34

-
四五十岁自查动脉硬化!4招护血管健康
四五十岁后看脉压差判断动脉硬化,保护血管关键在控血压、血脂,戒烟酒不熬夜,坚持运动。
2025-11-14 09:59:03

-
艾叶泡脚煮水喝祛湿健脾调理多种问题
端午艾叶不止泡脚!艾叶20克+花椒10克+生姜5片煮水泡脚可祛湿通络,缓解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足跟痛、下肢水肿及脚气等问题;艾叶10克+陈皮5克+茯苓15克煮水饮用则健脾化痰,适合脾虚寒湿盛、体型肥胖、肚子松软、爱出油及长期便溏者调理。
2025-11-14 09:36:35

-
非萎缩性胃炎≠胃癌!定期检查最关键
非萎缩性胃炎被误诊为严重情况导致患者恐慌。经正规医院检查确认无癌变。两者区别在于黏膜变化及癌变风险:萎缩性胃炎发展至胃癌需数十年且年发生率仅0.1%,定期复查治疗即可管理。
2025-11-14 09:36:35

-
血压高低对健康影响大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医疗机构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家庭自测收缩压≥135mmHg或舒张压≥85mmHg即属于高血压。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升高均存在健康风险,高压高多因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弹性下降,低压高则与外周阻力增大相关。研究显示控制低压可显著降低脑梗脑出血及冠心病风险,因此需将血压整体控制在正常范围。
2025-11-14 09: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