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舌知健康

2025-11-23 09:04:35 来源 : 聪康网 热度 : 0

中医看舌知健康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看中医时医生总会让你伸舌头?这是因为舌头最能反映人体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中医认为舌尖对应心肺、舌中对应脾胃、舌根对应肾、舌边对应肝胆。

例如:舌头发红通常提示体内有热邪。如果舌尖发红,则说明心肺部位存在热症;若舌体颜色变得淡白,则多见于气虚或阳虚的情况,这是由于气血不足导致无法充分滋养舌头所致;当舌体呈现紫暗色时,则提示可能存在血瘀现象,此时常伴随嘴唇及舌头下方两条静脉呈现青紫色。

此外,舌头上的齿痕也是脾虚的典型表现之一。除了观察舌体外,舌苔同样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正常人的舌头应呈现淡红色且覆盖薄白苔。

在生病状态下,舌苔增厚往往意味着邪气旺盛。腻厚的舌苔多与痰湿或积食有关;若舌苔完全脱落,则提示胃气严重虚弱;当舌苔由白转黄时说明体内有热邪积聚;而出现黑色舌苔则可能预示着热极或寒极的严重病理状态。

大家可以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舌头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简单进行自我健康检测。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我讲明白了吗?欢迎点赞转发给需要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亲朋好友。

大家都在看

两种地平类降压药:稳压更佳选择

两种地平类降压药:稳压更佳选择

大家好!近期粉丝常问降压药推荐,我一般推荐物美价廉的地平类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4小时见效,6-12小时达峰,维持24小时;氨氯地平6-12小时达峰,半衰期35-50小时需7-8天稳定。两者控制血压更稳定,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心慌、下肢浮肿等。

2025-11-23 09:04:38
中医看舌知健康

中医看舌知健康

中医望诊通过观察舌头判断健康状况:舌尖反映心肺,舌中对应脾胃,舌根关联肾,舌边体现肝胆。舌色红主热、淡白主虚、紫暗主瘀、齿痕主脾虚。舌苔薄白为正常,厚腻主痰湿积食,脱落主胃气大虚,变黄黑示热极或寒极。可对照镜子自查身体状态。

2025-11-23 09:04:35
脑梗为何反复?五大原因揭秘!

脑梗为何反复?五大原因揭秘!

脑梗复发与五大因素有关:血脂管理不足(如未持续服用他汀)、血压控制不佳、血糖失控导致血管病变、同性半胱氨酸升高(男性风险增3倍)、吸烟损害血管功能。

2025-11-23 09:04:07
低压高用药看心率 血管阻力用沙坦/普利

低压高用药看心率 血管阻力用沙坦/普利

低压高常见于血管阻力过大或心率快,选药需分情况:心率>80次/分选洛尔类(如比索洛尔);心率<80次/分用沙坦类/普利类(如协沙坦、依那普利);若效果不足可加地平类(如安利地平)。具体用药需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

2025-11-23 09:04:06
头晕怎么办?对症挂号指南

头晕怎么办?对症挂号指南

大家好出现头晕我们该怎么办应该挂哪个科:急性脑血管病需神经内科;持续性姿势性感知性头晕(PPPD)可神经内科或心理科;失眠相关头晕建议精神科;耳石症需耳鼻喉科;高血压或心慌胸闷看心内科;饥饿头晕测血糖去内分泌科;颈部活动引发头晕考虑颈椎病去骨科。

2025-11-23 06:30:33
保护肾脏远离尿毒症

保护肾脏远离尿毒症

健康肾脏如精密过滤系统,肾小球过滤血液后由肾小管回收有用物质。长期高盐、憋尿、滥用药物或糖尿病高血压未控制会损伤肾单位,导致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及时调整饮食、控制血压血糖、避免伤肾行为是关键保护方式。

2025-11-23 06:30:33
六招护血管稳血压少用药

六招护血管稳血压少用药

护血管降血压需做到:多喝水(1500-2000ml/日),适度运动(快走/太极30分钟/次),少盐多钾(每日盐<5克),远离烟酒高糖,保证7-8小时睡眠,管理情绪并控制体重(月减1-2斤)。

2025-11-23 06:30:33
高血压别乱吃药!科学控压指南

高血压别乱吃药!科学控压指南

高血压患者分四类:1.新发现且无症状者可先通过饮食、运动等非药物干预;2.高压正常但低压≥95需用沙坦类药物;3.长期用药无效者应联合用药(如沙坦+地平);4.无论有无症状均需将血压控制正常,否则5-10年后健康将大打折扣。

2025-11-23 06:30:33
抗疫无恙:未感染者调研

抗疫无恙:未感染者调研

抖音文章描述:疫情中坚守岗位的宋大夫因防护不足却始终未感染,引发科室改名热潮"神仙姐姐"。现调研大家是否感染过,请评论区扣1(已养)、2(未养)、3(正在养),参与统计。

2025-11-23 06:30:33
脑梗≠斑块堵死!及时就医是关键

脑梗≠斑块堵死!及时就医是关键

动脉斑块与脑血栓并非同一回事。脑梗多因三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脂肪钙化物沉积形成斑块,血流冲击使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急性期血栓难以自行溶解,需在4.5小时内及时就医溶栓治疗。出现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2025-11-23 06: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