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糖不耐受人群喝牛奶可降低糖尿病风险
喝牛奶拉肚子、排气可能是乳糖不耐受。自然代谢杂志研究称,乳糖不耐受者继续喝牛奶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乳糖需乳糖酶分解才能被吸收,多数人断奶后乳糖酶减少,喝超200毫升奶易不耐受。但喝完奶不适也可能是牛奶过敏,建议就医诊治。
2025-08-06 14:00:01
-
用理论和数据讲清楚二次感染
针对二次感染病情会更严重等传言,从四方面说明:3 - 6个月内二次感染风险低;人体免疫细胞有记忆功能;真实数据显示二次感染死亡和重症风险低于首次;‘阳康’后接种疫苗可防重症和二次感染。
2025-08-06 13:59:01
-
人一辈子要找个可托付的人
医生讲述82岁有基础病的老爷子术后出现谵妄,因无家属陪伴治疗困难,感慨人要趁有能力时找个可信任、托付的人,生病时亲人陪伴很重要,能让害怕的心有处可依。
2025-08-06 13:00:01
-
新书获新年文金奖,介绍文金奖特点
汇报新书获新年文金奖,在国家图书馆颁奖。介绍文金奖三个特点:普及性,选社科、人文普及类作品;公益性,由国家图书馆办公益颁奖;先读者选,再专家从20多万册新书中选10本。感谢读者认可,希望多产科普内容。
2025-08-06 12:59:01
-
医学的价值:不可治愈时的关怀
医生讲述大学男孩患严重动脉瘤,父母倾尽全力救治8个月的故事。孩子去世时父母未哭,称孩子在救他们。医生反思医学价值,认为不可治愈时应关怀病人、争取时间,让将死之人安全走,活着的人坚定活,能看到细微善行可成好医生。
2025-08-06 12:00:01
-
长期大量吃红肉致癌,应健康食用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机构将红肉列为2A级致癌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文章也提及。红肉致癌原因包括加重幽门螺旋杆菌对胃损害、血红素铁变自由基攻击消化道粘膜、加工产生亚硝胺、引发炎症增加乳腺癌风险。建议每周吃红肉不超250克,以蔬菜谷物为主菜、红肉为配菜,多补充豆类等优质蛋白,选瘦肉并减少不健康烹饪方式。
2025-08-06 11:59:02
-
延缓皮肤衰老,关键在于防晒
影响皮肤健康因素众多,如烟酒、疾病、内分泌等,但晒对皮肤损害最大,紫外线会致基因突变、加速老化。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美容医院专家也重视防晒,延缓皮肤衰老关键是防晒,建议转发给身边爱美女性。
2025-08-06 11:00:03
-
从四个步骤缓解他汀引起的肌肉疼
吃他汀出现肌肉疼,不能擅自停药或忍痛吃。应对肌痛有四步:一是判断肌肉疼是否与他汀有关,可在医生指导下减剂量观察;二是监测肌酸激酶指标,按频率检测反映肌肉损害程度;三是考虑补充辅酶Q10;四是疼得厉害可找医生评估减量或换药。还给出运动、疼痛应对等建议,强调用药遵医嘱。
2025-08-06 10:59:02
-
关注口腔健康,降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
口腔健康与认知、大脑健康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确诊后难逆转,重在预防。柳叶刀提出14种做法可降风险。还应强调牙周健康与老年痴呆相关性,牙周炎细菌可多种途径致大脑炎症。虽研究是相关性,做好口腔卫生或能降风险,建议转发提醒关注,维持口腔健康方法可看之前课程。
2025-08-06 10:00:02
-
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安慰与关怀
讲述一大学男孩因动脉瘤爆发出血,脑功能大部分丧失,虽治愈无望但父母坚持治疗。孩子坚持8个月离世,父母也在这期间得到心灵安慰,强调医学终极目的是安慰、关怀,让人走时少些恐惧
2025-08-06 09:59:01
-
2023拜年:致敬免疫细胞,祝愿新年更健康
讲述人体感染新冠后免疫细胞战斗过程,潜伏期后免疫细胞总攻,B细胞产抗体、吞噬细胞巡逻、T细胞打击感染细胞,战斗惨烈,免疫细胞牺牲保护人体。鼓励人们在觉得2022苦时想想免疫细胞,祝愿2023更健康,呼吁转发视频
2025-08-06 09:00:01
-
关于女性激素替代的讨论
探讨解决女性更迭期烦躁、脾气暴躁问题的激素替代措施,回应补充激素会胖及致乳腺癌风险疑问,指出用天然雌激素结合孕激素提高安全性,开始可能胖但非持续,强调激素替代可防骨质疏松,抓住绝经后十年内或小于60岁窗口期,还提出围绝经期可查激素水平决定是否补充。
2025-08-06 08:59:01
-
运动:性价比最高的防癌方法
介绍NK细胞可监视和杀灭癌细胞,运动能增加血循环中NK细胞数目及对癌细胞的粘附和杀灭能力。运动还通过多种机制防癌,能降低多种癌症发病风险,运动者比久坐者患癌风险低10% - 20%,呼吁大家动起来。
2025-08-06 08:00:02
-
GLP - 1受体激动剂类减肥药的效果、风险及使用建议
介绍GLP - 1受体激动剂类减肥药,它模拟人体肠道激素,能降血糖、增饱腹感以减重。应用68周平均减重15%,三年平均减4.7公斤,还能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缓解脂肪肝。但有消化道不良反应,增加胆囊炎、胰腺炎、甲状腺癌和抑郁风险。中国指南指出,BMI大于28或大于24且有相关危险因素,可在生活方式调理基础上用药。若3个月减重未达5%或不耐受,应咨询医生。
2025-08-06 07:59:02
-
咖啡的益处、不适人群及饮用建议
咖啡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延长寿命,可降低多种疾病死亡风险、改善认知等,延缓衰老、降低炎症反应。但并非人人适合,心率增快、骨质疏松、怀孕哺乳、易失眠者不宜。建议适量饮用,纯咖啡为佳,比含糖饮料好。
2025-08-06 07:00:01
-
脑死亡患儿救治背后:医学与情感的思考
医生讲述爆发性心肌炎脑死亡患儿救治案例,家长起初不放弃,后主动要求停止抢救。医生思考此事,认为医学非非黑即白,争取时间让病人和家属相互治愈,使双方内心获安慰。
2025-08-06 06:59:01
-
医院医生护士戴花帽子的原因及互动讨论
解释医院医生护士戴有卡通图案花帽子的原因,一是防交叉感染,二是缓解医护和患者紧张情绪,让就医更温暖,还邀请大家分享医院里百思不得其解的做法。
2025-08-06 06:00:01
-
气管异物梗阻的预防与急救
介绍14岁孩子钢蹦掉入气管病例,强调气管被封死可能致死。指出中国每年约3000孩子因气管异物梗阻窒息死亡。提醒家长防孩子叼小东西,还讲了判断异物梗阻方法及海姆立克急救法,强调出现情况优先打急救电话并做急救。
2025-08-06 05:59:02
-
破伤风患者因经济问题欲放弃治疗的案例及感悟
文中讲述破伤风老人因费用高儿子欲放弃治疗,医生劝其坚持并帮省钱,家属经商量后借钱继续治疗且效果好。医生由此有三点收获:不站道德高度评判治与不治;对病例不过度解读,应向家属展示信心与善良;治疗病人也是治疗自己内心,做决策要过内心坎。
2025-08-06 05:00:01
-
血管斑块为何要早期综合干预
血管硬化长斑块由多种长期综合因素引起。逆转斑块需早期综合管理,单纯生活方式调整不够,还需用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小的软的斑块早期干预可能逆转,大的硬的则难逆转甚至需手术。此外,单纯饮食控制难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有斑块应积极干预,还提及老人输液冲斑块的互动话题。
2025-08-06 04:59:01
-
超加工食品过度摄入对健康的影响及建议
应减少超加工食品过度摄入,其含高碳水、高热量、高脂肪,维矿等含量少。过度摄入会带来五方面健康影响,如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风险,还易致肥胖、胃肠功能紊乱。可偶尔吃,但别成习惯,尤其对孩子。
2025-08-06 04:00:01
-
关于爱、生命与医疗的感悟分享
分享新书感悟,强调爱要理性,还谈及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患者与科学、生命奇迹、医疗安慰等,倡导关爱生命并传承关爱。
2025-08-06 03:59:01
-
艾滋病预防新药有望2025年上市,疫苗研发仍困难重重
2025年或有用于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的新药上市,临床试验显示对年轻女性感染率为0%,有效率100%,每年两针依从性好。艾滋病疫苗研发因病毒变异大、攻击免疫系统、抗体难灭病毒、合适动物模型少等因素,最成功的有效率仅32%左右。如今抗病毒药进步显著,未来人们或不再“谈艾色变”。
2025-08-06 03:00:01
-
杨康后睡眠障碍的原因及解决建议
权威研究显示新冠流行期间52%的人有睡眠障碍,其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生活作息改变、心理因素有关,本质是神经功能受损。建议不过度担忧,可开营养神经药物,严重时找医生开助眠药,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增加运动以改善失眠。
2025-08-06 02:59:01
-
口腔细菌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及口腔卫生建议
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大脑发现牙周炎细菌,推测细菌从口腔到大脑有三种途径,到大脑后会致淀粉样蛋白沉积引发认知受损。虽难证因果,但实验侧面证实牙周炎可能是病因之一。还给出维持口腔卫生的六条建议。
2025-08-06 02:00:02